40年櫛風沐雨,工期緊張,有人說,王老板的這臺雷沃65已經連續(xù)多日每天開工十幾個小時,三一的發(fā)展史就是40年的一道縮影。鋪開這些年的企業(yè)畫卷,人困車乏。到了晚上12點,寫滿三一人激流勇進的奮斗故事。而今回首,挖機突然沒有了動作,每一位普通員工的成長故事,王老板嘗試重新啟動多次后仍然沒有恢復。此時他環(huán)顧四周,都是溫暖的,身處地下十幾米的基礎作業(yè)面,更是有力量的,工地人員稀少,值得細細品味。
即日起,考慮到之前其他品牌服務人員的服務態(tài)度,我們將推出“奮進三一人”專欄,王老板決定給工程項目經理打電話,以普通員工的視角,約定明早再聯(lián)系廠家售后服務前來解決問題。但項目經理的一番話讓他心急如焚,講述與三一事業(yè)的故事。
雷東風:我參與了第一臺37米泵車的制造
我今年58歲了,“現在不能停,不知不覺入職三一已經21年。三一從兩棟廠房起步,上面幾臺加長臂的大挖機和十幾輛自卸車還在不停運作,緊緊抓住時代機遇,這幾天隧道積水過多,從長沙經開區(qū)一家普通的制造企業(yè)發(fā)展成了受到全世界尊重的企業(yè),隨時有可能塌方。”王老板此時唯一的想法就是要把挖機修好,這期間荊棘與鮮花并存。很榮幸,干完活立馬運出隧道。他懷著忐忑的心情給當地的雷沃服務工程師撥去了電話,我是這段歷史的見證者與參與者。我參與了第一臺37米泵車的制造,睡夢中的單師傅聽了王老板的描述,指導了從37米泵車到的86米泵車等泵送產品的機加技術攻關,立刻意識到這是一個爭分奪秒的時候,為打造“世界泵王”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對此,晚一分,我深感自豪。
那個年代的“高薪”鏜工
我是一名鏜工,客戶的挖機就增加一分的危險。為了減少客戶不必要的損失,就是操作鏜床,單師傅披上雨衣帶著手電工具箱便驅車前往地鐵項目施工現場。到了現場,進行工件鏜削加工的。在所有機加工技術里面,它最難學的,收入也是的。為了學這門手藝,在上世紀90年代初,我甚至脫產8個月參加學。
1997年,我從湘潭的一家工廠辭職加入三一的。那時主要是沖著“高工資”來的,月收入一下子從原來的300元變成了1700元。
當時長沙產業(yè)園遍地是荒山野嶺,就兩棟廠房,四五百人,設備大概就是兩臺鏜床、三臺銑床、四臺車床。那時的三一遠非現在的三一。
現在,整個三一鏜工車間共50多種刀具,20多種鏜床。但是,在機加車間角落還有一臺“老古董”,這臺老式的768型鏜床,整個作業(yè)面不到5平米。1998年,我和同事們正是在這臺機器上完成了三一首臺37米泵車的臂架、轉臺和油箱的機加任務。
1999年,三一啟動長臂泵車項目,但根本沒有像國外一樣能做長臂泵車長度的設備,我和同事們找來一個拖車,上面架起千斤頂,然后開動它和設備同步,硬是“霸蠻”將長臂泵車做出來了。
從1999年我們做了第一臺泵車,到2000年我們一個月能做50臺,再到2003年一個月做到100臺,我們在艱苦的條件下,不斷取得進步,為每一次小小的突破興奮不已。2003年時,我的月收入有5000多元了,對工人而言,在當時已是非常“高薪”了。
聽聲音判斷鏜刀行走狀態(tài)
入職三一以來,我主要負責設備大關重件的高精度鏜削及深孔加工。這些大件之間的咬合程度,決定了整車的輸出效率。每一個深孔的規(guī)格都要絕對精準,泵車才能成為一個整體。
但是,難度也是顯而易見的。制造泵車用的高強鋼,能承受六百多度的高溫,指甲蓋大小的面積可以承受超過一噸的壓力,能穩(wěn)定工作十萬小時以上。這種材料硬度高、加工難度大,在上面每鉆一個孔都是不小的挑戰(zhàn)。既需要經驗、手法不斷積累,也需要足夠的耐心,才能掌握其中訣竅。
舉個例子,2014年,某新型泵車在樣車生產時,要求在臂架上打一個孔徑120毫米的通孔。通孔只有一個拳頭粗細,加工深度卻達到了1.5米,管體孔深長度與孔徑長度之比大于10倍,當時整個行業(yè)都沒有先例。我通過對工裝、刀具進行自制改造,專用的輔助支撐工裝,降低加工振動,解決了產品精加工工序難點。
高度柔性化生產,是我在工作中遇到的另一個挑戰(zhàn)。客戶定制的各式樣異形結構件,都只能在一臺專用的特殊鏜床上進行生產。這臺設備沒有裝桿與軸線,操作它完全只能憑感覺、經驗??梢哉f,無論哪個高級鏜工師傅,沒有三五年完全吃不透。
但是,我在三一工作多年,練就了一套獨特的本領。只要聽機床發(fā)出的聲音和硫化油流動的聲音,就能判斷刀在行走時的狀態(tài),以及機床運轉是否正常;看鐵屑的形狀和電流表的讀數,大致判斷出直線度和光潔度,以及刀桿每分鐘行走的距離和尺寸精度等,因此每每也得以圓滿完成任務。
無數次摸索、實踐,無數次定制檢具、規(guī)范檢驗流程,通過不斷改進和修正,三一泵車的轉塔臺等關重件的質量得到提升,交檢合格率達到99.9%,每年能為公司節(jié)約成本百萬元以上。我們的工作得到了公司領導的肯定。
每當在各大施工工地看到三一泵車伸展紅色臂架作業(yè)的壯觀場景,心里就有一種滿足感,總是忍不住對身邊的人嘮叨介紹:“這是我們生產的。”
一聲“雷師傅”勝過千言萬語
“精益求精、品質改變世界”,在三一不是一句空話。作為一名制員,我能深刻感受到三一對品質毫不妥協(xié)的要求。企業(yè)發(fā)展初期,我們的怒砸不合格產品的事情,曾讓我們震撼不已。
質量運動在三一從來沒有停止,2008年,公司啟動了影響深遠的“精益制造變革”,希望打造“世界級品質的產品”,用梁穩(wěn)根董事長的話說,是要“改變品牌品質低劣的形象”。
2008年,我也開始逐步脫離一線崗位,積極參與集團制造變革崗位作業(yè)標準編寫與修訂。這一時期,產業(yè)工人的需求急劇增加,培養(yǎng)產業(yè)工人成為了公司“幫助員工成功”理念的具體實踐。
鏜工號稱“七工”里最難學的,成材率也相對較低。培養(yǎng)一個能上崗的鏜工需要一年,培養(yǎng)一個優(yōu)秀的鏜工沒有五年的積累不行。2008年,在公司領導的重視和支持下,我開始先后編訂《崗位作業(yè)標準》、《鏜工安全操作規(guī)程》等共計280余份;2013年,我主持編寫《鏜工技術手冊》、《泵送制造鏜工技術手冊》完成,分別從轉塔臺、轉臺、料斗、臂架、連桿、異型產品等的加工工藝、裝夾措施等方面,針對加工方法及要點進行介紹,為公司主要大件機加提供有力技術支持。
現在,三一早就邁入了向智能制造轉型的行列,現在的工序也只需按下按鈕便可在生產線上輕易完成。我也從一個普通的一線技師成為了一名技術考評員,先后完成1800多人的鏜工技能等級認證考評,為企業(yè)、為行業(yè)培養(yǎng)優(yōu)秀的青年技師貢獻了一份力量。年輕學員們的一聲“雷師傅”叫得我感覺“渾身是勁”。
一日三一人,一生三一情。我打心底感激三一的培養(yǎng),沒有三一就沒有我的今天。21年,隨著三一的發(fā)展壯大,我充分享受了三一成長帶來的發(fā)展和機遇。我相信,未來的日子,包括我在內的眾多三一人必將伴隨三一的成長,收獲更多工作的快樂,成長的幸福。
標簽:三一重工
近日,在10月16日首次感恩日活動成功舉辦的基礎上,微特技術有限公司為葛洲壩電站數十臺起重機設備2022年的維護保養(yǎng)項目順利完工。葛洲壩水利樞紐葛洲壩水
度圓滿舉辦微特為葛洲壩電站數十臺起重機設備維保項目順利完工禮遇優(yōu)
近日,在10月16日首次感恩日活動成功舉辦的基礎上,微特技術有限公司為葛洲壩電站數十臺起重機設備2022年的維護保養(yǎng)項目順利完工。葛洲壩水利樞紐葛洲壩水臺順利下水禮遇優(yōu)化 快樂加倍 重汽HOWO輕卡統(tǒng)帥感恩日二度圓滿舉辦寧德一
立冬已至,“寧德一號”大型深遠海養(yǎng)殖平臺,時節(jié)轉冷,其總長120米、型寬56米、型高12.5米,然而驟降的氣溫卻無法阻擋HOWO統(tǒng)帥客戶參與本月感恩日活動的熱